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” 这句王阳明曾说过禅语,如同一道回声,穿越数百年时空,竟与现代物理学的殿堂产生了奇妙的共鸣。在量子的世界里,现实似乎并非坚如磐石,而是一片由可能性的波函数构成的海洋,其演化遵循着精确的数学规律;然而,直到“观测”这束意识之光投射其上,一个随机的结果才会从概率的迷雾中浮现。

这便引出了那个困扰了物理学与哲学的终极追问:宇宙的本质,究竟是一部精密运转的钟表,其每一秒的滴答都早已被初始的齿轮所决定?还是一副被上帝随手掷出的骰子,未来永远在偶然中展开?
而在这场宇宙大戏中,我们——那束能让“花色明白”的“意识之光”,又扮演着何种角色?是钟表上一个被动转动的齿轮,还是那只掷出骰子的、拥有自由意志的手?这个追问像一根丝线,牵着我们往深处探去,最终触碰到了那个执行“观测”的核心——我们称之为“自我”的存在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