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关键字 ‘佛道’

前几年看过朱校长讲的量子意识以及科学与佛学。刚看到标题的时候还以为是伪作,因为朱校长是严肃的科学家。后来看了正文,发现朱校长真的是在尝试用科学的方在阐述量子力学(主要是量子意识)与佛学的关系,见《朱清时:量子意识——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?》https://www.wingwy.com/archives/2018_01_57465.html 朱校长的科研工作主要是化学物理,本身不涉及量子力学的研究,没有了先入为主抑或是约定俗成的一些理念的影响,这也许使得他反而能跳出传统量子力学的桎梏,以不同的理念来看待佛学与量子科学,提出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。

我们这一时代的人在学生阶段主要接受的理工科教育,用现在流行的概念来说叫STEM教育。正经的哲学没有老师讲过,佛与道也不会出现在课堂上。也就因为还算有些兴趣,偶尔看到佛道相关的东西时我倒是也能看下去。最近刚好就看到个关于佛和修道的故事,突然有了一些想法。当然,比起朱校长的逻辑严密、体系坚实、大家风范,我的这些想法只能算是乱谈了。

故事从下面关于和尚努力修道的问答开始。

有源律师问:“和尚修道,还用功否?”
师曰:“用功。”
曰:“如何用功?”
师曰:“饥来吃饭,困来即眠。”
曰:“一切人总如是,同师用功否?”
师曰:“不同。”
曰:“何故不同?”
师曰:“他吃饭时不肯吃饭,百种需索;睡时不肯睡,千般计较。所以不同也。”

佛家讲看破虚妄,明心见性,这就是和尚的努力修道。然而说“众生皆佛”,那管他还是不是和尚?和尚与士兵、皇帝有什么区别?和尚修的道与士兵、皇帝修的道又有什么区别呢?再说为何要修道?有什么目的?又说“心中有佛,处处是佛”,如果内心向道,为何又要努力修道呢?修道不应该有固定的形式,大众眼中的不修道也许是另一种修道的方式,更何谈甄别努力与不努力?“心物一元”,既如此,何有饥困?何有食眠?自然也就没有不同,没有大师与和尚的这个对话,这个故事不会流传下来,也不会有人知道他们了。对于道家来说,那个忘掉的和尚恰如“至人无己”,努不努力修不修道则是“神人无功”,对境无心的这个故事则暗合“圣人无名”。按这么理解,佛道对于我们这个故事确是殊途同归。

(更多…)
  • 更多文章:
  • 1